在上面的例子中,定义了三对
和三对标签,为它们设置相同的宽度、高度、背景颜色和外边距。同时,对前两个
应用“display:inline;”样式,使它们从块元素转换为行内元素,对第一个和第三个分别应用“display: inline-block;”和“display:inline;”样式,使它们分别转换为行内块元素和行内元素。示例代码运行效果如图1所示。

元素的转换

图1 元素的转换

从图1可以看出,前两个

排列在了同一行,靠自身的文本内容支撑其宽高,这是因为它们被转换成了行内元素。而第一个和第三个则按固定的宽高显示,不同的是前者不会独占一行,后者独占一行,这是因为它们分别被转换成了行内块元素和块元素。

在上面的例子中,使用display的相关属性值,可以实现块元素、行内元素和行内块元素之间的转换。如果希望某个元素不被显示,还可以使用“display:none;”进行控制。例如,希望上面例子中的第三个

不被显示,可以在CSS代码中增加如下样式:

.d_three{ display:none;}       /*隐藏第三个div*/

保存HTML页面,刷新网页,效果如图2所示。

元素的转换

图2 定义display为none后的效果

从图2可以看出,当定义元素的display属性为none时,该元素将从页面消失,不再占用页面空间。

注意:

行内元素只可以定义左右外边距,当定义上下外边距时无效。




猜你喜欢:

子结构元素怎样设置不同于结构元素的样式?【not选择器】

H5 nav元素的作用?nav元素一般用于哪些场合?

六大H5常用结构元素【前端技术文章】

JavaScript中如何搜索数组元素?

大阳城app官网入口前端与移动开发培训

0 分享到:
在线咨询 我要报名
和我们在线交谈!
Baidu
sogou